俄传60万大军攻北约东翼,局势再升温?真相待解
俄乌战争爆发后,欧洲的天就没再晴过。俄罗斯跟北约的关系,那就是一锅咕嘟咕嘟冒泡的大粥,时时刻刻准备溢出来。而最近,这场大戏又有了新剧情:据一些外国媒体报道,俄罗斯打算召集60万士兵袭击北约东翼,包括芬兰、挪威和波罗的海三国。这消息一出,就像往火堆里撒了一把辣椒面儿,又呛人又热闹。
说到这事儿,你得先知道背景瑞典和芬兰前脚刚加入了北约,给俄罗斯留下了一条1300公里长的新邻居边界线。这么大的压力可不是谁都能扛住,于是有人猜测莫斯科正在盘算着如何自卫。毕竟,人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强硬作风。但问题是,这回传出的计划也太具体了点,让人忍不住多想:这是咋回事?真要干还是吓唬人?
希腊的一家网站Pentapostagma还有芬兰报纸Iltalehti分别提到,他们掌握内部情报,说俄罗斯已经制定好了详细战略:60万人马分三个方向进攻,看起来很专业是不是?别急,我跟你掰开揉碎讲清楚。
首先,是所谓的北线剧本。根据这些消息来源,第14集团军会从摩尔曼斯克出发,对挪威沿岸发动两栖攻击,同时派空降部队抢占芬兰拉普兰的重要地标,比如伊瓦洛机场。我去,要是真这么玩,可比动作大片还刺激。不过你想啊,这种行动需要大量资源支持,而且风险极高,不管怎么看,都不像是一拍脑袋就能成事的买卖。
接着,再来说说中间那部分,也就是第44集团军。他们被指控主要目标是控制芬南地区靠近海岸的重要城市以及港口。这里可是通向波罗的海的重要节点,如果真按这个路线走下去,那整个局势基本上等于直接挑明不共戴天了。而且,还有传闻称他们甚至考虑封锁重要航道,把周边国家经济命脉捏在手心里。不知道听完这一段,有没有觉得冷汗直冒?
然后,就是南方战区啦。据悉,第6集团军负责通过白俄罗斯对立陶宛动手,并顺便确保苏瓦基走廊的安全,还打算拿下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和拉脱维亚首都里加。等等!一个地方要守,一个地方要攻,这兵力调配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编故事的人自己也有点晕头转向。不过话说回来,苏瓦基走廊确实挺敏感,它夹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,是连接加里宁格勒飞地的一条关键通道。如果真的乱起来,各方肯定都会盯死这块小土地。
看完这些细节,是不是感觉画风越来越诡异?其实很多专家早就在分析,说这种高度具象化的信息,很可能是在制造某种舆论效果。比如啥呢?渲染紧张气氛,逼迫更多国家增加防务预算;或者用它来凝聚盟友,共同对抗共同敌人。简单粗暴,但非常有效,你不得不佩服这背后的操作水平。
而对于北约来说,他们当然不会闲着。在各种演习上下足功夫,美国带领大部队搞了一场叫北欧应对的军事演练,据说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;英国还跑到保加利亚、罗马尼亚联合训练,一口气派出了2600多人外加700辆装甲车;更别提爱沙尼亚组建特种作战师,人家搞得也是轰轰烈烈。这些举措表面上都是为了提升防御能力,但放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中,不免显得有些针锋相对味十足。所以你瞧,即使暂时没人扣动扳机,大伙也忙活个不停,全程保持警惕状态。
至于那些关于日本韩国潜在目标清单的小道消息,更是锦上添花一般,为西方构筑起大反派形象助力不少。从美英政府角度来看,加强危机意识不仅能够巩固民众信任,还可以名正言顺要求议会批钱投项目。一箭双雕,你不能否认聪明吧?
不过仔细想想,现在双方剑拔弩张归剑拔弩张,但真正落到实际层面的东西少之又少。如果连最基础的问题都无法验证,比如所谓计划到底存不存在,那么讨论结果自然难以站稳脚跟。然而,无论真假,此类信息确实激化区域内各国的不安情绪,从而影响政策决策方向。例如瑞典武装力量近期明确表示短期入侵风险有所提高,而其他小国则迅速调整策略以适应变化中的挑战局面。未雨绸缪,用老百姓的话讲,就是怕啥来啥嘛!
总而言之,目前围绕俄乌冲突产生的新动态只会让国际舞台更加扑朔迷离。同时,在全球关注目光下,每一步棋子似乎都有深远意义。但我们普通吃瓜群众,只能隔屏观看斗智斗勇,希望最终所有纷争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,否则受苦受累终究还是底层老百姓。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谁才是真正赢家呢?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。
参考信息来源 1。 Pentapostagma – 文章内容涉及相关军事情报披露 2。 Iltalehti – 芬兰国内针对该事件新闻报道

